连日来,昌平区卫生健康委以“驻点+远程”“心理+精神”多维度服务模式,全力保障我区受灾群众心理和精神健康。

“担心家里房子漏雨,几天睡不好觉”“刚买的车就被洪水冲走了,这理赔怎么办啊?”傍晚来临,昌平区心理援助热线(69772060)迎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段。伴随一句“您好,这里是昌平区心理援助热线,有什么可以帮您?”话筒另一端往往会在片刻犹豫后,传来胆怯、急促,甚至带着啜泣的讲述。通常,每通来电至少会持续20分钟,最久的,可以讲上四五个小时。那些对灾后的无助、一时上头又无处宣泄的烦闷,都有了妥帖出口。

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安排3名专业心理治疗师值守心理援助热线,同时紧急开展对接线员应对灾后心理问题的培训,以提高热线服务及接听质量。


(资料图)

截至目前,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已累计接听心理援助热线52人次、时长1021分钟。接线员耐心安抚来电求助的受灾村民,为其提供情绪支持和专业的心理疏导,缓解恐慌情绪,帮助村民重新找回生活的内心力量。

健康宣教广覆盖,提高居民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积极推广“受雨水洪涝影响居民的心理援助紧急通道”微信小程序,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工具,关注受灾市民心理健康,聚焦心理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服务。

据了解,测评内容包含《焦虑状况自评》《抑郁状况自评》《睡眠状况自评》《心理健康测验》,共114题,用时约10分钟,个人完成测评后,会即时获得测评结果和健康指导报告,并可通过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体检与心理援助服务平台,获得免费的线上心理疏导以及公益心理热线援助服务。

此外,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第一时间撰写了心理科普文章《面对暴雨,如何自我心理调试》,录制小视频《风雨同舟 同心前行》,通过“各镇街-各村居委会-辖区居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家医团队-辖区居民”等渠道,将心理健康科普内容以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大厅电子屏等多种方式,推送给辖区群众。

7月31日以来,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组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开展宣传活动300余次,受众2万余人。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测评240人,其中需要心理帮助的居民35人,经心理疏导后情绪均平稳。

第一时间驻守安置点,做受灾群众的“定心丸”

降雨还未完全停歇,专家队伍已组建完成。8月3日,由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牵头组成了心理援助工作组,采取驻点巡回、主动服务、个体化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和评估受灾群众的心理状态,开展有效适度的心理干预,并对安置点受灾群众和相关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科普。

在流村镇一处安置点,74岁的刘奶奶看起来神情很疲惫,行动也很缓慢,从眼中还能看出她对洪水的恐惧。心理援助工作组医护人员小心地问她,“您在山洪中受伤了吗?”“我到现在这里边还疼呢。”刘奶奶用手轻轻地摸了下自己的小腿说。

原来,那天她被突如其来的山洪狠狠地冲倒,小腿被夹杂的泥沙、树枝划破,身体的疼痛也许慢慢会减少或者消失,但是心理上的……她说:“能活下来就很好了。”

“奶奶,您别害怕,有什么想不开的,您跟我们说。”通过倾诉、练习医生教的调节方法,刘奶奶表示,“心里舒服多了”。

“除了巡诊外,我们还在安置点设置心理咨询服务站。”区精神卫生保健院院长穆莉莉介绍,“这样,群众因亲人失联、财物受损、生活物资等现实困难到服务站求助时,我们可以就近了解他们是否有心理压力大、失眠等情况,给予专业的帮助。”截至11日,全区共完成排查评估564人,其中高风险5人,中风险23人,开展心理疏导35人,目前均情绪稳定。

此外,区精神卫生保健院还全方位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确保患者病情平稳。“我们组织精神科医师为患者远程会诊,指导各社区强化患者随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服药等情况。”据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副院长刘国蓉介绍,自7月31日以来,全区共计随访评估患者1632人,其中面访患者737人,为866名患者免费下乡送药,确保患者规律服药,维持病情稳定。

来源:北京昌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