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鹏

印象中的“科技”似乎总与实验室里运作的器械、技术人员手中演算的数据一样,谨慎严肃只可远观,但当站在通过虚拟交互技术打造的实时空间场景中、当借助飞行模拟系统翱翔天际时、当裸眼感受3D呈像技术重现圆明园兽首时,《证券日报》记者切实感受到了科技“温度”。

5月20日,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式在京举行,同步举办主题展览,重点展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双碳”科技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和北京市科技成果。《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展会,零距离感受科技赋能生产生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全国科技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 田鹏/摄

2023年全国科技周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主办,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于5月20日至31日在全国各地举办,将开展科技列车行、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外国专家科学讲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据悉,全国科技活动周是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普品牌活动,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22届,累计参与公众超过20亿人次。

科技发展的现实意义在于科研成果走向线下,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多家参会展商均对记者表示,公司研发成果多已顺利进入到现实应用中,商业化进程也在有序推进中。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现场工作人员郑女士(化名)告诉记者,目前机构利用研发的数字建模技术修复古建筑已经十分成熟,例如,天安门城楼修缮设计、贵州甲秀楼修缮保护性设计等均有参与。同时,目前正在协助完成北京胡同修缮工作。

据郑女士介绍,相较以往的数字建模技术,机构所使用的新技术更具预见性,可在建模过程中,提前预见各种可能性,从而在初期尽可能规避到所有隐患,以便实际施工可以顺利开展。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利用数字建模技术打造的建筑模型 田鹏/摄

未澜科技现场工作人员任先生(化名)告诉记者,公司所打造的场景级虚拟交互技术已应用到部分直播平台,该技术可以实时编辑虚拟物品和空间搭配,从而实现真人与虚拟元素实时交互,打破次元壁,进而丰富直播场景,提高直播效率。

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现场负责人杨先生(化名)向记者介绍,公司所生产的机器人已投入使用多场景中,例如山地营救、灾后搜索当中等。后续正在加紧研究,以开发更多使用场景。

可用于多种场景的“机器狗” 田鹏/摄

据悉,相关部门将同步举办科技活动周,举办金融科技周、农业科技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周、职业教育活动周、公众科学日、气象科技周、林草科技周、交通运输科技周等特色活动,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社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

(编辑 上官梦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