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京科协新媒体

一周重大科技新闻精选

带您了解最新科技前沿


【资料图】

点击文中标题即可阅读原文~

一周前沿科技要闻目录

(2023.2.25~2023.3.3)

01

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研制成功

02

北京市建成24个高校高精尖中心

03

我国科学家研发逐级悬浮打印技术

04

世界首次!双光子显微镜首获航天员皮肤三维图像

05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量子隧穿效应

06

国家种质库2.0建设启动

07

中国科大制备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单晶LED

08

首列国产氢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下线

一周前沿科技要闻目录

(2023.4.3~2023.4.9)

01

科研人员开发出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02

打造“自然科学界的ChatGPT”,北京已在“科学智能”领域抢先布局

03

我国首次在5亿多年前页岩地层中钻获高产工业气流

04

月球发现“迷你水库”,宇航员取水前景可期

05

4吨级先进双发多用途直升机“吉祥鸟”AC332完成全状态首次飞行

06

发布光谱数据突破2000万 郭守敬望远镜刷新人类对宇宙认知

07

科研人员实现基于碳化硅中硅空位色心高压原位磁探测

08

“千眼天珠”成功探测脉冲星

科研人员开发出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曹湖军团队提出了全新材料设计研发策略,即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在稀土氢化物——氢化镧(LaHx)晶格中引入大量的缺陷和晶界,开发了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4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上。审稿人评价该工作展示了一种非常有趣且新颖的研究方法。

打造“自然科学界的ChatGPT”,北京已在“科学智能”领域抢先布局

近期,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布局该领域前沿科技研发体系。而早在2021年9月,一家以“AI for Science”即“科学智能”命名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就已在京成立。一年多来,该院持续聚焦科学智能底层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推动科学研究走向“平台科研”。

我国首次在5亿多年前页岩地层中钻获高产工业气流

4月8日,我国首次在距今5.4亿年的寒武系页岩地层中,距离地面超过4500米的地下,钻获了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高产工业气流。这次测试获高产的资201井位于四川盆地,在测试过程中,稳定日产气量达到了73.88万立方米,创造国内寒武系页岩气井测试产量新高,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寒武系4500米以深的页岩储层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初步估算,单井可采储量超过1.7亿立方米,可满足100多万户家庭1年的用气需求。

月球发现“迷你水库”!宇航员取水前景可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地球所”)研究员胡森、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惠鹤九等科学家合作发现,撞击玻璃珠可能是月球的“迷你水库”—— 一吨玻璃珠中平均可含一斤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4吨级先进双发多用途直升机“吉祥鸟”AC332完成全状态首次飞行

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新研制的4吨级先进双发多用途直升机“吉祥鸟”AC332,4月7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完成全状态首次飞行,标志着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和高原地区通航运营取得新进展、再添新利器。AC332直升机预计将于2025年取得型号合格证。

发布光谱数据突破2000万 郭守敬望远镜刷新人类对宇宙认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布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2229万余条光谱数据,是目前国际上其他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LAMOST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2000万的巡天项目。此次发布的DR10数据集是LAMOST于2011年10月至2022年6月观测获取的光谱数据,其中包含5923个低分辨率观测天区,1951个中分辨率观测天区。发布的2229万条光谱数据包括1181万条低分辨率光谱、1048万条中分辨率光谱,中低分辨率光谱均突破千万。此外,DR10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约961万组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LAMOST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星表数量,连续十年稳居国际第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