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3日)是兔年春节大年初二,走亲访友的市民多了,外出游玩的市民也不少。不过春节对于医务工作者们来说和平日似乎没有太大差别,查房、出诊,开医嘱、叮嘱患者们注意事项……春节假期,朝阳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打烊”,医生、护士们照常上班,全天候守护居民身体健康。

“看到我们医生、护士,住院的病人就能踏实一些”


(相关资料图)

清晨7点多钟,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里主治医师李倩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病房,和同事做好工作交接后,便开始查房。

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内,主治医师李倩正在检查住院病人的健康情况。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李大爷是李倩重点关注的病人之一,“大爷,过年好啊!今天早餐吃得多一点儿吗?”李倩笑着问候老人家。李大爷刚开始不大说话,只是用眼睛和李倩简单交流,但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老人家康复,李倩鼓励老爷子尽量张口说话。“大爷,能说出声音来吗?您试试说大点声。”李倩把音量提高,又把身体尽量靠近老爷子。李大爷得到鼓励,努了努嘴,终于大声说了句:“吃的多!”李倩高兴地笑了:“您真棒!今天精神比昨天又好了很多。”李大爷的脸上也露出微笑。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李倩已经习惯了春节上班,“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不管逢年过节,总会有医生、护士值守。看到我们,住院的病人就踏实很多。”老家在外地的李倩今年同样不能回家过年,不过好在亲人们都到了北京相聚,李倩下班后也能回到家和亲人们吃上团圆饭。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楼,全科主任许彩儒春节期间也照常出诊。在她的办公桌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两幅绣着“福”字的十字绣,这是辖区居民季阿姨年前特意给许彩儒送过来的。季阿姨年近八旬,由于常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看病,她和这里的医生、护士熟悉得如同朋友,医生们也常常给季阿姨打电话、发微信,询问老人家身体情况。季阿姨每次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完身体,许彩儒总要叮嘱几句:“您血压保持得还不错,但您还要记得好好吃药啊。有事儿您随时给我打电话。”

“为病人送饺子,让大家像在家里一样过年”

农历新年里,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医护人员们装饰一新,尤其是6、7、8层病房区,走廊里悬挂着五彩缤纷的拉花,让病房更加喜气洋洋,充满着浓郁的年味儿。墙面上,细心的护士们贴上一只只红彤彤的气球,气球上写着“健康、开心每一天”,而且还画着可爱的笑脸。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任菊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病房大约有10名住院病人,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有的老年人健康情况不是很稳定,他们家人担心老人家身体,所以决定春节陪老人家在这里度过。”

为了让住院患者高高兴兴过春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对病房画“彩妆”,而且还在大年三十为患者们送上了香喷喷的饺子。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韭菜鸡蛋馅儿、猪肉大葱馅儿的饺子端进病房,患者们的团圆饭吃得有滋有味。任菊说:“给大家送饺子是我们中心春节的传统,大年夜吃顿饺子,让大家像在家里一样过春节。”

“康复患者有一点点进步,我们都特别有成就感”

对于有慢病的老年人来说,看病去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去大医院还方便,开药、输液、氧疗、给氧气袋充氧、康复训练……这里样样齐全,而且老人家们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乎可以“抬腿儿”就到。任菊告诉记者,今年春节,该卫生服务中心康复门诊正常开诊,“春节期间需要做康复的老人相对较多,尤其是住院患者,而往年康复门诊到了春节都是暂停的。”

郭闯是康复科的一名康复技师,这是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度过的第三个春节。因为康复门诊正常开诊,所以这个春节也是郭闯度过的最忙碌的春节。早上7点半到达卫生服务中心后,郭闯首先向医生们了解了住院患者的情况,8点多,做好准备工作的她走进了病房。

康复技师郭闯正在帮助患者做康复训练。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阿姨,今天感觉怎么样?您试着把腿抬高一点儿,能抬起来吗?”对待康复期的患者,郭闯更加耐心、细致。郭闯说,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针对卧床养病的患者,康复技师会站在床边帮助患者开展康复,比如说让患者用胳膊尽力够物品、协助卧床患者先坐起来、再慢慢练习站等等,“只要患者有一点点进步,都让我们特别有成就感。”

除了在床侧帮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康复科还拥有一系列先进的康复设备,比如说深层肌肉刺激仪、下肢康复机器人、智能ADL训练系统等等,康复技师们将帮助患者通过设备开展训练。

郭闯觉得,今年的春节病房里的笑声更多了,她听着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欢乐的笑声,自己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不值班的时候,郭闯想好好睡上两天,她笑着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我和同事们都缺觉。所以春节假期有几天我不值班,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把觉补起来。”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唐峥 校对 王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