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进入疫情感染、传播的高峰期,老人、儿童等脆弱群体数量较为庞大的乡村地区,成为防疫焦点。在北京市密云区,该区自2020年探索建立的“邻里互助点”养老服务联合体,成为联动官方和民间资源的助推乡村防疫的重要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自密云区民政局、河南寨镇、十里堡镇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面对近期疫情形势,全区230名邻里互助员每天会向老人进行电话访问,收集老人需求、询问老人状况,若老人有药品、食品等物资的代购需求,会通过无接触方式满足老人们的需要。
疫情前,志愿者王晓静时常在老人家里帮忙做饭。受访者供图
每天向老人问候,一天打出去30多个电话
2020年以来,密云区探索建立“邻里互助点”养老服务模式,这种建设成本低、服务覆盖面广、高度适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很快得到了深入推广。在密云,每一名邻里互助员就是一个“邻里互助点”,她们和被服务的老人同住一个村里,她们服务在空巢、独居老人身边,与老人情感亲、距离近,随时帮得上忙。
十里堡镇邻里互助点负责人郑英华介绍,十里堡镇的邻里互助点有60个,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日常情况下,每名邻里互助员会一周去老人家里上两次门、打两回电话,但近期疫情多发,邻里互助员们不再上门去老人家里看访,但每天都要和老人们通一回电话。
12月17日下午五点,十里堡镇杨新庄村邻里互助员王晓静,发现自己这一天打了30多个电话。“我服务的老人中,有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一个人在家里住,我每天和他们打打电话,首先能知道他们现在的身体状况。其次,也能让老人们安下心来。”她说。
今年42岁的河南寨镇套里村邻里互助员刘丽,比较喜欢和老人打交道,老人愿意在电话里向她分享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不建议老人随便出门遛弯的,一些老人总在院子里,会觉得闷得慌。我有时候会和他们聊生活上的事。现在天冷了,有的老人说,现在家里储存了很多白菜、萝卜,把它们放在锅里煮得糊烂。一冬天都吃不完。”
无接触配送,为老人安全代购药品
十里堡镇的邻里互助员,每人有只“百宝箱”。箱子里有急救药品、测量血糖血压的设备、理发用的电推剪,甚至还有螺丝刀、工具钳。
十里堡镇的邻里互助员,每人有只“百宝箱”。受访者供图
郑英华说,在农村,一些老人年纪大了,不愿去太远的地方理发,因此邻里互助员会配备理发设备,定期帮老人理发;还有时候,老人家里门锁坏了,邻里互助员就可以直接帮老人换个新锁,“但现在由于疫情影响,邻里互助员这段时间不能提供这些服务了。如果老人需要什么物品,我们能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
这只“百宝箱”里,除了急救药品还有理发用的电推剪等用品。受访者供图
王晓静在杨新庄村有10名服务对象,70多岁的沙淑荣就是其中一个。12月初,沙淑荣在电话中表示想要一些药品,王晓静便做了核酸检测和抗原试剂检测,发现自己是阴性后,戴上N95口罩,把买的药品放在沙淑荣家门口,并用酒精消了下毒,“我在门口喊,让她别忘了一个小时后才能取药,而且提醒她取药的时候,别忘了用酒精给包装袋消毒。”
疫情前,王晓静为老人家里打扫卫生。受访者供图
在十里堡镇庄禾屯做了三年邻里互助员的李玉清说,凭借无接触配送的方法,帮一些老人解决了物资储存不足的问题,现在她服务的十名老人,目前身体状况都良好,“有时候连续打好几个电话,嗓子会变得沙哑,老人会说谢谢关心。我听后,也觉得心里挺暖的。让老人们平安度过这个冬天,我觉得做再多工作都是值得的。”
疫情前,李玉清在老人家里帮忙清理油烟机。受访者供图
邻里互助,乡村防疫的方法
密云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社会儿童福利与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昊告诉记者,目前,十里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是密云区创新尝试的首个农村养老服务联合体,联合体充分依托镇域内的实际情况,与农村邻里互助点建设相结合,将机构、驿站和邻里互助点有机融合,形成了资源的高度共享,让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康复训练师、社工师、邻里互助员都能真正来到老人身边,为农村老人提供贴心服务。
他表示,接下来,十里堡镇还会在原有的“1+2+N”养老服务联合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N的基数,让更多老年人受益,让更多家庭减压,让镇域内养老环境更好,“在平常时候,邻里互助点可以助力养老。在疫情面前,邻里互助模式可以将乡村老人有力地保护起来。”
河南寨镇邻里互助点负责人宗喜介绍,目前河南寨镇有40名互助员,邻里互助员通过电话的方式对服务对象的日常起居、身体状况、生活困难等各个方面进行询问记录,并通过各种渠道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
“疫情防控时期,一些邻里互助员是村里的志愿者。她们有时早上三四点钟起床去采核酸,直到晚上才结束。回到家顾不上休息,就赶紧打电话询问所负责老人的状况,直到每个老人都平平安安的,她们才放心。”宗喜说。
张昊介绍,针对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的建设,密云区已经有了中长期规划,下一步将陆续在5到6个具备同等条件的镇内开展养老服务联合体的建设。
新京报记者赵利新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