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图

历年美术高考科目大都是素描、色彩、速写三样,形式无非写生、默写、画照片。中国美术学院2022本科招生的艺考题目让很多学生出乎意料——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写给病危父亲的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客车厢》、《梦开始的地方》……都成为考题。

中国美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出题思路和考察方向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图

“往年有不少考生通过在美术培训班几个月的突击培训,死记硬背范画模板考上美院。我们想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将艺考题目由以往的‘写实’向‘写意’转变,今后的题目开放度、变化度更大,以此反对以应试为目标的机械的技能训练,反对只有技术而无能力、无思想,提倡具备真实的、扎实的造型能力,真切的色彩感受力和表现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专业思维能力,考察学生对艺术规律、情感、技艺等的综合认知,去挖掘创意思维以及对艺术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好的学生。”4月15日,中国美院副院长、招生委员会主任沈浩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许多艺考生考前会突击培训,而各类艺考培训班中素描、色彩、速写多是流水线式教育,素描头像反复默写三个面,正面、侧面、四分之三侧面;色彩默写静物(水果、蔬菜、花卉)、风景(水乡、城市)的冷暖色调各一幅;速写站姿、坐姿、蹲姿各背一幅。“这些艺考培训班的考生们几乎不需要写生观察、不需要思考,每天反复记忆和练习,三个月下来,基本可以套用美术高考。美术教学也已从’师傅带徒弟’因材施教的小班式,逐步变成步骤统一的大屏幕、大班式,教学互动减少,绘画风格千人一面,甚至连材料使用也趋于模式化。这样的学生可能会进美院,但喝的第一口奶就有问题,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因为模版化的考前训练影响了想象力。”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说。

张捷介绍,今年中国画专业设置的艺考题目名为《江南雨季》,对各专业方向作出了要求,如人物专业要求画面必须有2个以上人物且有互动,起到叙事的效果;花鸟专业的构图中必须有湖石、花鸟;山水专业要有建筑物且作品以竖幅呈现。

“还有一道艺考题目是《梦开始的地方》,要求不少于3个人物。我发现许多优秀作品的考生都是对生活观察比较仔细,又能通过艺术形式切题表达。这几年我们在研究生招生、日常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以古诗作画,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今后会用更多类似方法,让学生不但有扎实的绘画基础,更要能理解意境,形神兼备地呈现诗句。”张捷说。

中国美院图媒专业的考题更加写意——来自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写给病危父亲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良夜”和“光明的消逝”寓意着死亡,诗人用激烈的口吻劝解无论是智慧的人、善良的人,还是狂暴的人、严肃的人都不要听从命运摆布。

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作品《客车厢》的照片 中国美院供图

色彩考的是《暖阳下的车厢》,根据提供的黑白图片,以色彩默写的形式转绘成暖色调场景,通过色彩表达出空间构成与影调氛围,原图来自于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客车厢》。

“我们的考题设计很明确,就是想表达要招什么样的人,就是反应试、反套路。以往很多学生拿到题目不用思考就开始画,这次考试,我发现很多考生看了《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这个题目许久才动笔,而且表现形式各种各样,这不是培训班学得出来的。我希望图媒专业的学生最好考前能观看上百部经典电影,这样才能更了解专业学习的意义。”中国美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付帆说。

中国美院副院长沈浩告诉澎湃新闻:“回归到考察内容本质不难发现,今年看似奇怪的考题,核心还是绘画基础,只是考察内容、方式跳出了常规套路,让只靠背诵历年高考模板、套图的机构和学生无所适从。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说,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也是感染力的源泉,希望能招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希望更多文化成绩优秀的考生加入艺术创造和艺术研究领域,在艺术与科技、艺术与人文的道路上走得更高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