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刚从福州大学毕业的台籍学生苓梦(原名邓卉乔),目前在上海从事电子竞技职业联赛的工作。受疫情影响,她成为了台青中留沪过年的一员。

“目前两岸对入境人员均有一定时间的防疫隔离期,返台过年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很高,我和许多台湾朋友一样,选择就地过年。”苓梦说。

2017年,苓梦从台湾来到大陆求学,毕业时适逢大陆电竞赛事蓬勃发展,酷爱“打游戏”的她逐渐打响名气,并加入职业选手行列,目前事业蒸蒸日上。

今年是苓梦第二次在大陆过年。她说,春节是两岸人心中的团聚之夜,过年习俗没有太大区别,大家都是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看花灯。她计划春节时在上海和朋友找个餐馆小聚,然后开摄像头给家人拜年。

苓梦在主持电子竞技高校联赛。

【对话台湾青年苓梦】澎湃新闻:

为什么会选择来大陆学习?

苓梦:

高中的时候我就决定来大陆读书了。高二那年,家里人问我要不要来武汉念书,因为那边有亲戚,他们来这里读书可以拓展一下我的视野。我从小对大陆有一定憧憬,所以后面我就决定,考一下大陆的院校,结果很意外,我考到了福州大学。

在上大学之前,我从没有住校过,来大陆读书是我第一次跟同学们住在一个宿舍。大陆的老师看似很严厉,其实私底下跟他们交流,他们都会很热心地帮助你。

澎湃新闻:

在福州大学读书时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事么?

苓梦:

大学期间我加入了学校的电竞协会,这个协会不单纯是一个玩家交流的协会,它还会邀请腾讯或者网易的电竞嘉宾过来,一起策划本地高校生的电竞比赛。

当时我做的是王者荣耀省赛的裁判,后来我自己对解说有兴趣,陆陆续续参与了一些高校赛解说,慢慢地在福州这边做了两三年。虽然我现在没有继续从事电竞解说这个行业,但现在我更多的是从事选手的工作,或者说跟赛事训练相关的内容。

学习生活上,我的大学辅导员对我也特别热心,我觉得他就像我的高中班主任,经常催促我好好学习,不要一直打游戏什么的。后来我跟他关系也很好,他告诉我,现在带了别的学院的学生,也有好多是从台湾来的,他就凭着当时带我的印象去跟他们交流。这让我觉得,虽然我身处异地,但是他给了我很大的温暖,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澎湃新闻:

为什么后面留在上海工作了?

苓梦:

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有来过上海,那时候是我们全家一起过来。当时我对上海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是充满了老上海人文气息的武康路,让我从小到大一直很憧憬。因此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来上海工作,每当休息日的时候,我也会去武康路附近散步,怀念一下自己当时和外公相处的情景。

大四实习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打职业赛了,就是电子竞技职业赛。当时我在北京的一个队伍,后来大四要准备毕业答辩,我就转到上海这边的队伍。之后因为我任务还没有忙完,我就顺势留在上海工作了。

澎湃新闻:

家里人对来大陆工作的看法?

苓梦:

我姥姥每天都在念叨“回家吧,我想你了”。当然这是老人家喜欢撒娇的一种表现。但是我的爸妈都非常支持我留在这边,他们跟我说,你现在工作也渐渐地稳定了,就不要回来了,回来了也麻烦,待在大陆挺好的。

澎湃新闻:

多久没有回去过年了?

苓梦:

今年是我第二次没有回台与家人团聚过年。去年我在广州和亲戚一起过年。今年我哪都没去,就准备待在上海。

去年我和亲戚们一起围炉,他们是山东人但是一家住在广州。所以当时粤菜和山东舅妈包的饺子都有尝到。我小时候和外公关系好,过年的时候外公都会包饺子,这让我特别的怀念。

澎湃新闻:

今年准备如何在大陆过年呢?两岸的过年习俗有什么差异?

苓梦: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准备在上海和朋友找个餐馆小聚,然后开摄像头给家人拜年。我觉得两岸的过年习俗没有太大区别,大家都是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看花灯,春节在我们两岸人心中都是团聚之夜。

澎湃新闻:

今年选择留在大陆过年的台湾青年多吗?

苓梦:

挺多的,因为我们刚好有个“上海台青交流群”,里面有三四百个人,有不少人选择留在上海过年。留在大陆的台湾青年有的会聚一聚,或是自己出去吃个饭过年。

澎湃新闻:

在大陆生活期间印象深刻的故事?

苓梦:

记得在重庆旅行的时候,我把我的台胞证弄丢了,这本证相当于我的身份证,当时恰逢国庆,我赶着从重庆离开去上海。后来我印象很深的是,不少人热心地来帮我,特地开通了一个绿色通道,协助我重新办理这本证。

如果没有这本证,我可能要在重庆被困一个礼拜,但是在他们的协助之下,只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就把这件事情处理完成。当时我就觉得,我一个人在外地,还能遇到这些热心人,特别感谢他们。

澎湃新闻:

如何看待两岸青年日益密切的交流?

苓梦:

现在的话,我们两岸青年交流的渠道变多了。不管是以一个学校对学校的形式,还是通过一些社交软件去交流,又或者是参与定期举办的两岸青年论坛,这些平台为两岸青年提供了更多彼此认识的机会。大家一起很认真地去探讨一些关于两边发展的议题,相互了解彼此的生活情况,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我们这一代是乡愁的见证者,也是情怀的传承者,更是两岸未来的“追梦人”。因此,两岸青年在思想上的碰撞,还有在学术、文化上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希望能够透过这些渠道和平台去加深我们两岸之间的情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