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随着多地气温骤降,低温津贴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有媒体调查发现,这笔津贴年年呼吁却年年“遇冷”,难以真正温暖户外劳动者。
对于低温的职业危害缺乏足够重视
(资料图片)
低温作业对人体的危害是逐渐显现的,不会像高温中暑立竿见影,因而容易被人们忽视。还有不少企业认为,给职工发放棉大衣、手套等冬季劳保用品就是落实了低温福利。
对劳动者而言,冬天在寒冷的室外劳作,忍受着刺骨的寒风,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特别像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小哥等,正是他们的劳动维持着严寒中社会的运转,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理所应当,这也是提出低温津贴的政策初衷。
低温津贴应从“纸面”落到地面
目前低温津贴在一些地方难以从“纸面”落实到地面的根源在于,其发放既缺乏统一标准,又缺少有效监管。根据国家《低温作业分级》有关规定,工作环境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摄氏度的作业,即属于低温作业。但是对于低温津贴如何发放,国家并没有明确标准。
随着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低温津贴不应该还是一种很难兑现的地方性福利。比如,在《最低工资规定》的基础上,可以出台细化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低温津贴的发放条件、标准,或者针对一些户外作业的特殊行业,强化低温津贴的发放工作。
让户外劳动者切实得到温暖
一方面,工会作为职工的“娘家人”,要掌握劳动者低温作业相关情况,发挥工会的劳动法律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各地劳动监察部门应积极履职,为户外劳动者“撑腰”,督促用人单位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严格落实低温津贴的发放。
对户外劳动者给予更多的福利保障,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这是社会发展中应有的人性举动。对企业来说,发放低温津贴,固然会增加一笔开支,但换个角度看,给劳动者更多的福利保障,也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有利于打造和谐的劳资关系。
(以上综合光明网、东方网、四川新闻网、广西新闻网)
V视角:
@松云雪:在户外工作太不容易了。
@鱼小皮不冷:能发棉帽子和棉手套就不错了。
@派派:没怎么听说过低温津贴。
@养乐多:年年呼唤,年年落地难。
@糊涂图图:希望能有明确的规定。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纸上的权利落不到手上,一方面是法规不够细致,弹性空间太大;另一方面是监督没有到位,全靠企业自觉。不过,有夏季高温津贴作为参照,低温津贴再被“冷藏”就说不过去了。制定专项政策法规也好,强化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也罢,有关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这个冬天有点冷,期盼所有低温下的户外劳动者都能被温柔以待。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