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明确了鼓励投资的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

从乡村发展角度来看,扩大投资离不开社会资本。相比工业和城市,农业农村长期缺乏资金。此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类资金投入超过12万亿元,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资金需求更多,需要财政、金融、社会多元投入。社会资本是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之一,用好社会资本既能为农业农村注入资金活水,又能同步导入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要素。

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乡村是“蓝海”和“富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亿万农民同步迈向现代化,能够释放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在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农村可腾挪的空间、可投资的领域、可激发的动能都很大。资本追求利润、讲究回报,投资农业农村大有可为,还能享受补贴或政策优惠。这是近年来各类企业跨界务农的重要原因。

可见,能否正确对待、科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为此,要引导好、发挥好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

对政府来说,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提高重大工程项目参与方式、运营方式、盈利模式、投资回报等相关信息透明度和可获得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明确社会资本能够享受到的扶持政策及其前置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让市场主体形成明确预期,增强投资信心。要关心其现实需求,帮助解决融资、用地等痛点难点。

对资本而言,要聚焦重点,创新方式方法。在农业农村领域,有些事情适合农民干,有些适合资本干。在产业重点层面,不能盲目铺摊子,要把目光放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聚焦优势环节,比如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在投入方式上,应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模式、探索农村区域整体开发模式、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

另一方面,要规范社会资本投资行为。

对政府来说,要设置好“红绿灯”。在监管方式上,建立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对社会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要实行上限控制、分级备案、审查审核、风险保障金和事中事后监督。尤其是县域,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结合乡村实际,引导社会资本稳妥有序投入,不搞超越发展阶段的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

对资本而言,要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依法依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规范用工、薪酬、社保等各项事务,提高合同履约能力,不损害农民权益。遵循耕地红线,不占用耕地搞非农建设,不“跑马圈地”“圈而不种”,落实国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要求。守住生态红线,不搞大拆大建,更不能违规围湖造景、砍树挖山,要切实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农业是永不衰退的朝阳产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当务之急是打造一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合作平台,为资本下乡提供规划、信息、融资、土地、运营等一揽子服务,实现控风险、降成本、提效率。社会资本自身也要注重合作共赢,把产业收益更多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带动农村同步发展、农民同步进步。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