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历丨草蕈常珍⑩被称作“天花”的蘑菇,居然是这样的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小雪第5天


【资料图】

即使你不关心粮食和蔬菜,只要你逛菜市场,就能发现一种四季常供不断、煎煮烹炸皆可、价格相当友好的食物——平菇。

没错,就是菜摊、菜架上最常见的那种灰白扁平的蘑菇。

严格说起来,平菇并非一种菇的名称,而是侧耳属多种形状相似的食用菌的俗称。但在菜市场,全国各地都统一叫它们平菇。

不论南北方,平菇都是大众餐桌上的常客。炖汤、凉拌、清炒、火锅……似乎没有它不适合的烹饪方式,尽管多数时候不是主角,只是被撕成一缕一缕作为配菜。

南宋时,有着传奇人生的陈仁玉写出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收录了“天花蕈”,也就是平菇。他认为在朽木上出现的一丛丛灰白色平菇,似花非花,仿佛从天而降,优美异常。纵观宋一代,许多诗文中都对平菇“高看一眼”。

大概德国人也痴爱平菇的美味,1900年左右便开始尝试人工培育。非常巧,平菇恰是真菌中最容易培育的一种,后来,德国靠种植平菇竟解决了一部分口粮问题。

20世纪40年代,我国人工培育平菇技术趋于成熟,80年代后期全国广泛种植。农户通常只需要在塑料袋里装上合适的培养料,如发酵的玉米芯、棉籽壳等,提供黑暗和潮湿的环境,就能源源不断养出平菇。

但多数人不知道,平菇“好养活”背后是它恐怖的“胃口”。作为木腐菌,它们主要靠分解木质纤维素转化为营养,但同时也是自然界少数几种肉食菌之一,其菌丝可以杀死和消化线虫,以此获得氮元素。在生长过程中,平菇会分泌大量木质素氧化酶、锰过氧化物酶等,这些酶可以降解多环芳烃、染料、工业废弃物,看起来就像平菇“吃”了它们。

不管过去怎样,再美好的东西,一旦太多,也就变得寻常。

【小名片】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侧耳科侧耳属真菌。子实体丛生或叠生,菌盖呈覆瓦状丛生,扇状、贝壳状、不规则的漏斗状;菌盖肉质肥厚柔软,表面颜色受光线的影响而变化,光强色深,光弱色浅;菌褶白色,长短不一,长的由菌盖边缘一直延伸到菌柄,短的仅在菌盖边缘有一小段,形如扇骨;菌柄侧生或偏生,白色,中实。

属好光菌类,多生于阔叶树种的枯木、朽树桩或活树的枯死部位上。世界各地均有野生资源分布,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培育生产。

文/彭雅惠 图/陈作红 设计/周子茜 智库/谭著明 综合协调/张慧 统筹/周月桂 特别支持/湖南省林业局

(一审:周月桂 二审:李伟锋 三审:邓梅辉)

作者:彭雅惠,周子茜

责编:孟姣燕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