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因为脱口秀演员“House”的一场表演,代码为600759的ST洲际站上了舆论的风口,霸榜中秋假期的财经话题。并没有太多悬念,这只股票在节后首日开盘就强势涨停,封单一度高达数十万手,随后股价却大幅回落,成交量也数倍于此前一周的平均水平。
在公司明确表示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股价如此剧烈波动,再次证明在眼球经济时代,“关注即是价值”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就跟商铺门前的客流量一样,来来往往的人多了,生意自然就会更好一些,这就是流动性溢价。对个股而言,经过网络的高强度曝光后,哪怕只有很低比例的人参与,这些个体微弱的力量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后,足以对股价造成重大影响。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看,尚没有证据表明“House”本人需要对这次股价异动负上“有意为之”的责任。但这很可能成为证券监管的一个全新课题:公众人物的无心之举,可能引发巨大的舆论关注,进而造成股价剧烈波动以及巨额财富转移,这样的行为应该怎样界定?是否触及了“股价操纵”的红线边缘?今后万一有人依样画瓢,刻意设计制造噱头,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监管应当如何出手?
应该说,此次上交所的监管应对非常及时,对拉抬股票开盘价等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并将持续加强监管。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类似事件,如何能真正地防范于未然,仍需更多系统性考量。
作为投资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击鼓传花式的炒作并不产生任何价值,只会带来财富的转移。短期来看,火中取栗者,因为突如其来的关注度,可能享受了片刻纸上富贵。关注度退潮、情绪冷却后,裹挟于其中的人,就只能比拼谁撤得快了。毕竟,长期来看,决定股价的,始终还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
责编:欧阳伶亚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