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图/主办方供图
6月23日至26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岭南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
(相关资料图)
系列活动共分“琴韵岭南”2023岭南古琴实景音乐会、“湾水寻音”广州市文化馆游园古琴“快闪”雅集及古琴游园打卡活动三个板块。以琴会友,以琴化人,活动充分展示岭南派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传承发展的最新成果。
6月26日晚,“琴韵岭南”2023岭南古琴实景音乐会在广州市文化馆广府园惊艳上演。
本届音乐会沿袭历届“融合出亮点,跨界出新意”的设计思路,着力从历史文化层面生动诠释、刻画岭南文化风情。
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非遗传承人谢东笑先生盘腿抱琴,一曲《高山·流水》拉开了晚会的序幕,表达“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旨意。
《怀古》《渔樵问答》《玉树临风》等琴曲,从一众岭南古琴家的指端流淌而出,与广府园富有岭南传统建筑特色的景观交融相和,同时节目突破古琴静态聆听的艺术范式,与舞蹈、太极剑、香道、沙画、剪纸等形式互添新趣,果真是玉树临风如太极 ,碧涧流泉天籁声。
雅乐新姿气象不凡
古琴作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远、淡、微”的高雅格调。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8年,作为古琴重要流派之一的“古琴艺术(岭南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无论是政府、商业机构还是民间组织,都积极投身于古琴的保护、传承事业中。
广州是古琴艺术(岭南派)流传的重要阵地,也肩负着非遗传承的光荣使命。
在传承人队伍建设方面,自2009年谢导秀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到如今有省级非遗传承人区君虹、谢东笑,市级非遗传承人宁兰清、陈是强、吕宏望、区宏山,以及区级非遗传承人方敬、赵旭等人,形成了充满活力的传承梯队。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琴社60余个,各传承基地培训学员总数达30000余人次,岭南古琴在全市老中幼群体间遍地开花、欣欣向荣。
在保护设施和举措方面,海珠区文化馆(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古琴艺术(岭南派)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按照广州市“一区一品牌”的要求,通过设立岭南古琴传习活动地点、加大岭南古琴的文化传播、推进古琴数字化试点建设等措施,深挖岭南古琴内涵,将岭南古琴与书法、绘画、诗词等融合,形成极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岭南古琴音乐会。
自2011年以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为传承和弘扬岭南古琴文化持续注入原动力。
“湾水寻音”快闪赏曲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广州市文化馆富有岭南生态特色的建筑风格,选取阙台、流韵台、翰墨园、广府园等景点进行造景设计,让琴曲意境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更便于观众领悟古琴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
据悉,岭南琴师陈是强、刘笔华、赵旭、徐思杭、徐燕飞、黄淑仪等,于6月23、24日以快闪的方式演绎岭南古琴名曲。
在高高的阙台上,古琴二重奏《神人畅》把倾诉性的旋律演绎得酣畅淋漓;流韵台上,《乌夜啼》传达着喜兆降临、欢欣庆幸的情绪,台下省非遗(广州螳螂拳)代表性传承人陈俭安师徒刚柔并济的螳螂拳,共同演绎着琴心的情致与剑胆的魄力;广府园茶室中,疏朗的竹影间,是《渔樵问答》的与世无争、悠然自得……
本次游园古琴“快闪”雅集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园中观众循音而至,凭栏听曲,拍摄打卡,兴致盎然。当天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2万人次。
游园打卡乐享非遗
为提高群众的参与感,在6月23日至25日期间,主办方依托园区景点和展厅,打造多个古琴氛围打卡点,游客们置身亭台楼阁,听风声、流瀑声、琴声相和;赏琴乐,会琴友,自由打卡。
主办方还鼓励网友上传打卡照片和小视频、参与主题直播和互动讨论,邀更多观众关注、感受岭南古琴艺术的魅力。本次“古琴游园打卡活动”,让公众在乐游中乐学、乐享非遗。
为致敬已故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谢导秀先生(1940-2019),主办方还特别策划了其个人专题展,展出先生演绎古琴艺术及其他珍贵相片20余张。
此外,谢导秀先生的太太黄惠芳女士,送来了有先生手刻签名的“怀古”古琴,为本次活动献上美好的祝福。
在岭南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0周年之际,岭南琴人致敬前辈、继往开来,不断推进岭南古琴艺术的研究、传承和振兴,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道路上奏响琴心华章。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李力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