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曾凡博终于对上了21岁的廖三宁,一如赛前海报上那样,银枪白马少年郎,这才是球迷最期待的故事,京城德比好像终于变成了年轻人的世界,但故事一波三折,却并非如此。
上一战,北京首钢苦战加时击败宁波,虽然赢球了,但赛后北京和曾凡博却成为了球迷热议的对象。曾凡博频频要球被队友忽略的镜头甚至被剪成了短视频,广为传播,“我怎么好像又回到了NBA发展联盟蹲底角”“曾凡博你才19岁,怎么好意思要球?”各种文体纷纷为小将叫屈。
曾凡博的天赋已无需多言,在进入CBA之前,他是北京“雏鹰计划”的佼佼者,在旅美期间曾经拿到了NCAA名校冈萨加大学的奖学金,为NBA发展联盟点燃队效力,参加了2022年NBA选秀大会。
(相关资料图)
事不凑巧,进入CBA后,小曾因为伤病错过了第一阶段的大部分比赛,到他复出后,解立彬指导并没有将他放进首发,北京全队也在与他进行磨合。前5场,他投出了44%的三分命中率,场均11.4分4.4篮板。
替补的小曾是北京首钢的本土得分王,场均得分仅次于外援TJ-利夫。
网上的热议或许加速了北京的培养计划,京城德比这一战,小曾在生涯的第6场比赛里首次出任先发。他没有辜负解立彬指导的期待,首节送出5分2次盖帽,追身封盖罗伯特-高登似乎给德比战定下了基调。
首发出战意味着小曾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他全场出手16次,生涯新高,三分8中4,生涯三分新高。他的三分往往出现在北控追分或者投进三分的时刻,而队友也有意识地观察这位年轻小兄弟的跑位。
28分钟,16分2篮板2盖帽,全队两名得分上双的球员之一,他完美地做到了球队的第二得分点和外线稳定三分手的角色。他的身高和特点将为首钢提供更多的战术畅想,但队友和他都还需要时间来适应。
这边厢,小曾打得风生水起,那边厢,廖三宁在北控却过得不免有些郁闷。数天之前,他才刚刚在全明星赛上捧起了星锐赛MVP的奖杯,而回到了俱乐部,他仍要面对身前的这道不容易逾越的新秀墙。
廖三宁本赛季的11场比赛,无一首发。
在他新秀赛季,老马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倾全力培养。可在休赛期,北控却挑了福建的“空砍王”高登,一个非常需要球权的控卫,早在赛季开初,北控是否会打三后卫的猜测就被摆在了桌面上。
果不其然,高登到来后,三宁被挤到了替补席,而他在第二年除了要面对出场时间和球权的挑战,还要应对新秀年就留下的投射问题。他一直都不是一位远投出色的球员,这是他的软肋,他非常需要运球寻找节奏,也需要队友的掩护支持。
在这一战前,三宁10场比赛的投篮命中率仅35%,三分命中率33%,场均8.1分4.9篮板4.4助攻,表现极为挣扎。他那种举重若轻,大将之风,行进间进攻的灵气在本赛季仿佛消失了。
三宁的个人进攻技巧是一方面,新秀墙的另一面是老马和北控管理层对他的使用方式。京城德比上半场,他在首节末登场,3分钟里拿下5分,两次快攻一条龙打得相当提气,北控也逐渐追上了比分。
然而,第二节打了1分钟,三宁就被老马摁在了替补席上。
整个第二节,北控完全失去了对比赛的掌控,如果不是对面北京的进攻也很差劲,分差完全不会只有8分。老马上半场让状态不错的三宁只打了4分钟,中场过后,他苦思冥想,又决定使用三后卫。
于是,在下半场一开始,球迷们便看到了身高189CM的廖三宁对上了身高208CM的曾凡博。可这并不是球迷希望看到的两名年轻人的对话,我们希望他们在比赛中尽情发挥自己的长处,打出风采,而不是非要看到他们两个位置完全不同的年轻人对位。
三宁被推到了三号位,北控开始了他们所谓的搏命阵容。这本应该是一套值得期待的阵容,张帆上赛季以39.6%的三分命中率每场投进3.1记三分,高登上赛季也能以34.4%的三分命中率每场进3.3颗,加上一个中距离不错的廖三宁,北控应该有足够的进攻空间。
希望总是过于美好,现实则血淋淋过于残忍。北控的三后卫今年几乎是毫无投射能力,最离谱的不是廖三宁第二季还没有开发出稳定的远射,而是高登的三分命中率比三宁还差,只有29.2%,身为小外援,实在离谱。
三个彼此拧巴的后卫,让北控在第三节开局就不得分,4分钟后,老马忍不了才换下高登。
故事到此并未终结,枯坐了好久板凳的三宁重新得到了球权,他在这一节送出了4次助攻,但北控全队仅仅得到14分。他的个人进攻状态也被完全打乱,整个下半场5投仅1中,全场拿下7分4助攻,草草收场。
京城德比并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变成了年轻人的世界,曾凡博还在努力赢得球队和队友的信任,而廖三宁这道新秀墙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撞开。自马布里以后,四九城的篮球已许久见不到热血,一切都因为缺少了年轻人的发挥,北京队打天下的还是当年和老马一起夺冠的老人,而北控在清理球队签约内援时也很难拿到优质年轻人。
熬过了几个赛季,如今北京这两队都有了一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北控的本土当家球星张帆其实也只有26岁而已。北京的曾凡博、范依铭、范子铭等都不到25岁,而北控也终于等到了廖三宁。
初冬刚至,严寒入体,春暖花开,绝不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篮球是属于天才的运动,但天才背后是成千上万次对力量和技巧的雕琢。
小曾迎来了生涯首次先发,北京或许迈开了他们进入新时代的关键一步,但小曾距离兑现天赋还有很多需要做的。这一战,他在28分钟里吃到了生涯新高的4次犯规,他的优势是身高臂长,年轻且运动能力出色,但他和球队的防守体系之间的磨合远比进攻问题更大。
在想象的世界里,当小曾出现在3号位上,搭配利夫、范子铭组成前场时,这套阵容应该有极强的防守移动速度和推反击能力。可现实并不乐观,小曾无球防守能力远远弱于对球防守的能力,他经常在对手绕掩护无球跑动时走神,北控这一战利用这一点打成了几次切入。
另一方面,小曾由来已久的问题就是对抗能力。和他身高相似,同样被摆在3号位的张镇麟纯纯一个肌肉梆子,而且越来越强壮,属于飞天遁地流,而小曾却飘在外面,他的篮板、反击和阵地战弱侧一对一都远远还没有达到球星的及格线。
对小曾来说,至少未来已经启程,而三宁的麻烦还不知道如何收场。
投篮不好的后卫在这个时代很难生存,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并不是不能生存。和三宁同一年进入CBA的黎伊扬本赛季在福建得到了控球主导权,不仅打出了场均11.2分3.1篮板8.6助攻1.8抢断,而且投篮命中率终于来到了四成以上,有趣的是,上赛季福建的正印控卫就是三宁现在的队友高登。
篮球是一项很玄学的东西,越有信心打得越好,反之,打得越不好信心也会掉得越厉害,这不是心理学,而且实实在在会反映在比赛数据之上的。可是,作为球员来说,你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于是乎,三宁能够做的也只有刻苦提升,等待机会。
有道是,厚积薄发,弹簧都是越压反弹得越厉害,希望三宁如今就处在大量积累的那个过程。他必须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在何处,短板在哪里,如今球队对他的定位和期待是什么,拿回稳定的中距离,提升转换得分能力,在第二阵容找回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他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
遗憾京城德比并未变成两名天赋出众的年轻人的强强对话,我们太期待CBA出现这样的故事,但现实往往有太多太多的阻碍。只愿得志的年轻人大鹏同飞起,借青云扶摇万里,失意的年轻人亦莫要意兴阑珊,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