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迎春、鞭春、咬春,分别指什么?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占据着怎样的位置?立春之后,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2月3日,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在通州冬奥文化广场开展了主题为《年年有余,迎春活动!——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活动》的传统文化阅读体验活动。

通州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本次活动融合了中国传统手工布艺制作体验和节气文化讲堂,让读者在传统节日里,感受到不一样的“春意”。

民俗学者刘琛分享了立春相关节气文化。据介绍,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节点在公历2月3日至5日。自秦代以来,就以立春作为孟春的开始。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在农业社会里非常重要,古时从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会率文武大臣迎春,祈求丰收。民间也有诸多习俗。对百姓来说,立春也意味着农事的开始。

据介绍,“立春三候”包括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东风解冻,《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火气温,故解冻。立春之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此后则有“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蜇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蛰虫,即冬藏之虫,立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但动而未出。

鱼陟负冰,陟,上升之意。据说立春最后五日,水底气暖,河冰开始融化,鱼儿开始到水面游动,但春气还弱,冰尚未全部消融,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据介绍,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立春之日习俗较多,也各不相同。

迎春,旧俗立春,会举办迎春活动,俗称演春。迎春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接回来。句芒是传说中的春神,人面鸟身,主春事。如今,人们也会用简便的方式迎接立春,如挂风车、踏青等。

鞭春,也叫打春牛、打春。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开始春耕,祈求一年的丰收。鞭春时,提前制作土牛,并作装饰,礼仪完毕后,百姓一拥而上,鞭打土牛,打得越碎越好,然后抢土牛的土块或装饰纸带回家,撒在农田、牲圈。争抢“牛土”或“牛纸”也称“抢春”。

咬春,又叫吃春、尝春。初春时节,吃一些象征春意的新鲜菜蔬,既为防病,又有迎春之意。咬春食物主要有春饼、萝卜、春卷、春盘等,北方吃春饼,南方多为春卷。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已有春盘、吃春饼了。

学者表示,立春是略带转折的节气,立春后白天渐长,天气回暖,万物复苏。

到了立春时节,不能再大吃大喝。比如滋补了一个冬天的肉,到了春天还接着吃就容易生内热上火。立春时节饮食须清淡,适合轻断食,让身体减负。

此外,还需防“倒春寒”。春季多发呼吸道感染,可增加洋葱、大蒜、芹菜等“味冲”的食物,也可喝些花草茶,帮助驱散冬季聚积的寒气。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现场,民俗学者刘琛带领嘉宾朗诵了立春的相关诗词。除了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还有《凉州词》《立春日》等。一位嘉宾表示,吟诵这些古诗词,仿佛感受到了古人以景思人、以物寄情的至切用心。

手工布艺也吸引了嘉宾们的目光,传统手工布艺在民间称为“女红”,勤劳智慧的中国妇女往往将美好的寄托倾注在一针一线之中。民俗匠人刘桂红带大家体验了“女红”的魅力。嘉宾也跟着开开心心做“鲤鱼”,祝福家人新年快乐,祝福孩子们“鲤鱼跃龙门”。

一位学生家长表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加了动手能力,下次还会带孩子继续参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