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以来,广东省封开县大玉口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户轮值+义务村主任”行动,每村每月推选一位村民轮值当义务村委会主任,每天巡村一次,监督各农户落实“门前三包”,协助村“两委”干部做好相关工作。镇里每月对义务村主任进行考核,村子达到一定分数的,轮值农户可获得资金奖励。

自从开展“农户轮值+义务村主任”行动后,大玉口镇广大村民从“要我参与”转变成“我要参与”,从以前的“政府干、群众看”,变成了“政府与群众齐心协力加油干”,充分调动了当地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想推动乡村善治,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乡村治理活力。近年来,各地创新乡村治理实践,探索出“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模式。这些创新方式和模式固然值得肯定,但各地在复制、借鉴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封开县大玉口镇制定的“农户轮值+义务村主任”长效激励机制,可谓是抓住了村民自治的要核,激活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笔者不禁觉得,联合国设立“轮值主席”,我们村里也设一个“轮值村主任”,此举显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者,村民当“轮值村主任”可谓一举多得。其一,让村民真正体验到“村干部这碗饭难吃”,因此以后要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其二,村民协助村里处理日常事务和宣传政策,让村干部有更多精力谋划全村经济发展大事,同时对村干部也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促进村务更公开透明。

创新实施“农户轮值+义务村主任”制度,充分发动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有效解决了一批急事难事,在党支部和村民之间搭起了交流“桥梁”,为党群、干群关系注入了新的“润滑剂”,这显然是完善村级民主自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有条件的地方不妨一试。

(张忠德)

推荐内容